为迎接建党100周年,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,引导广大青年了解党的光辉历史,感悟党的初心使命,领会党的创新理论,体认党的精神谱系,传承党的红色基因,环境与化学工程系学生党支部特此开展“新时代,青年说—吃水不忘挖井人”系列活动。
毛泽东为免沙洲坝群众长期饮用脏塘水,曾经亲自实地勘察,帮助当地群众打了一口水井。这口井在战争年代历经坎坷,但被村民们保护得很好。在这个凝结着“军民鱼水情”的“红井”故事中,相信我们可以汲取到很多共产党人的崇高品德。
1931年,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。毛泽东主席住在一个名为沙洲坝的村子里。这里是个干旱缺水的地方,曾经流传着一首民谣:“沙洲坝,沙洲坝,无水洗手帕;三天无雨地开岔,天一下雨土搬家;有女莫嫁沙洲坝。”
毛主席和警卫员来到沙洲坝,主动拿起锄头和铁锹,找水源、挖井,而且叫上战士们一起来挖。毛主席挖井的事,立即传遍了全村,众人都到村口去看。毛主席一边和战士们挖井,一边对乡亲说: “这几天忙, 没工夫找大家商量打井的事,今天有半天空,我先替大家找个有水源的地方,定个位,破个土。我知道,你们信风水,怕得罪旱龙王,我不怕,如果旱龙王怪罪下来,让它来找我算账好了!”逗得大家都笑了。
于是,大伙-起动手,挖的挖,铲的铲,干得热火朝天,几天的工夫,一口井便挖成了。 从此,沙洲坝的乡亲喝上了甘甜的井水,结束了祖祖辈辈挑塘水喝的历史。因为口井是红军来了以后毛主席亲手挖的,所以乡亲们给这口井起了个名字叫“红井”。
1934年10月,红军长征离开瑞金,国民党为了阻断人民群众对党、对毛主席和红军的认可,多次填掉这口井,当地群众就同敌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。敌人白天填井,群众夜晚又把井挖开,就这样填了又挖,挖了又填,反复多次,沙洲坝人民终于取得了胜利。在红军北上的那些日子里,每逢遇到困难和受到欺压时,乡亲们总是悄悄来到井边,默默地思念着远方的红军,思念着共产党,思念着亲人毛主席。
现在,这口井成为饮用人数最多的一口井。它就是我们党关心群众生活为群众办好事、办实事最好的证明,也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的延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