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迎接建党100周年,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,引导广大青年了解党的光辉历史,感悟党的初心使命,领会党的创新理论,体认党的精神谱系,传承党的红色基因,环境与化学工程系学生党支部特此开展“新时代,青年说”系列活动。
90多年前,兄弟二人喋血上海,用青春热血染红了党旗,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信仰。
从童年起兄弟二人便形影不离,1917年,双双考入震旦大学预科班,由此掌握了熟练的法语,打下了扎实的文化功底。受陈独秀“自创前途”家风的影响,两人生活上半工半读,思想上独立思考,对陈独秀积极宣传的马克思主义不以为然,都崇拜无政府主义。1919年12月25日,兄弟二人乘坐法国邮轮——“盎特蓬莱”号赴法求学。
1923年3月18日,兄弟二人与赵世炎、王若飞等12人赴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。期间,陈延年手不释卷学习理论,被同志们戏称为“小列宁”。陈乔年与同学萧三参考法文、俄文译本共同翻译了《国际歌》,这和身处北京的李大钊、广州的瞿秋白几乎不谋而合。因而,陈乔年、萧三、李大钊和瞿秋白成为《国际歌》的第一批中文翻译者。
从此,陈延年、陈乔年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。回国后,陈延年先后担任中共广东区委书记、江苏省委书记,陈乔年先后担任中共北方区委组织部长、江苏省委组织部长和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。1927年4月27日,兄弟二人和父亲陈独秀被选为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,这是中共历史上的第一次,一时在党内传为佳话。
令人扼腕痛惜的是,时隔不久,陈乔年、陈延年分别于1927年7月4日、1928年6月16日英勇就义,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