党团建设

    党团建设

    当前位置: 首页 -> 党团建设 -> 正文

    学党史 正青春 |环境与化学工程系学生党支部“新时代,青年说”——论持久战

    信息来源:环境与化学工程系 发布日期:2021-06-09

           为迎接建党100周年,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,引导广大青年了解党的光辉历史,感悟党的初心使命,领会党的创新理论,体认党的精神谱系,传承党的红色基因,环境与化学工程系学生党支部特此开展“新时代,青年说”系列活动

    深秋的延安,晴空万里。凤凰山下的一孔普通窑洞,是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一处故居。对抗战时局产生重大影响的《论持久战》,是毛泽东于全面抗战进行的10个月里,在这里写成的。

    为写好《论持久战》这部专著,毛泽东阅读了大量国内外资料和战争理论著作,1938年5月毛泽东开始废寝忘食地写作。翟作军当时是毛泽东的警卫员,他曾这样回忆:“主席写《论持久战》,已经有两天两夜没有睡觉了,还一个劲儿伏在桌子上写呀写的。实在写得太累太困的时候,才叫我们给他打盆水洗洗脸,清醒清醒,又继续写。饭吃得很少,脸色也不好看。大家生怕主席累病了,便在值班时加倍注意,劝主席多休息。”经过不分昼夜撰写修改,《论持久战》如及时雨般问世。1938年5月底6月初,毛泽东在延安正式作了《论持久战》长篇讲演,有力地批驳了社会上弥漫的“亡国论”“速胜论”等错误论调,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。《论持久战》明确指出,抗日战争是持久的,最后胜利属于中国。《论持久战》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、战略相持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,明确指出通过三个阶段,中国必将从劣势到中日平衡再到占据优势,而日本必将由优势到中日平衡再转向劣势。

    《论持久战》系统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持久抗战战略总方针,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,不仅指明了经过持久抗战中国人民必能取得最后胜利的光明前景,而且提出了在战争中发动群众、依靠群众,通过持久战不断削弱日军优势、壮大和发展自己的有生力量、夺取抗战胜利的抗战策略,大大增强了人们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。